在全國科普日之際,湖北航空技術學校和鄂州市科協聯合舉辦校園開放日活動,組織中小學生來校“體驗航空文化 共筑航空夢想”,普及航空知識。華容區蒲團鄉橫山中心小學的40多名師生參加了首批開放日活動。
“哇!飛機飛起來啦!”“飛機飛得好高呀!”在一聲聲高呼驚嘆中,來自湖北省航空技術學校模型隊的資深教練孫航老師為同學們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別開生面的航模飛機表演。“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航模飛機,我要好好努力讀書,長大后當一名飛行員!”此次飛機表演讓在場所有學生都雀躍不已,紛紛拍手叫好。
隨后,在孫老師帶領下,同學們前往航空實訓中心參觀。在發動機部件拆裝訓練區,同學們近距離地觀看了我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仿制改造的渦噴-6發動機,孫老師仔細講解了這臺發動機的歷史、發動原理及深遠意義,揭開了飛機神秘的“面紗”。“1959年7月,渦噴-6定型,是中國首型超音速航空發動機,屬于軸流式單轉子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孫老師不疾不徐地說道,同學們沉浸在科普課堂中,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嘖嘖稱奇、時而低頭思考,思維的火花在不斷迸發,場館氣氛熱烈而又充滿活力。
在內部部件拆裝訓練區,孫老師帶領大家欣賞了三架航模飛機。當聽說這幾架航模飛機是用塑料和泡沫板制作時,全體同學都感到十分驚奇,對航空知識愈加好奇,紛紛舉手提問,“飛機是怎么啟動的?”“機翼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孫老師也一一答疑解惑。在與同學們的互動中,孫老師還鼓勵大家樹立遠大抱負,敢于嘗試,勇于創新,為我國科技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精彩的理論離不開趣味的實踐。本次科普活動還通過手工制作橡筋動力模型飛機,讓同學們通過體驗式學習了解飛機的構造,激發了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夢想,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制作完畢后,同學們拿著做好的飛機向老師詢問橡筋模型飛機要如何才能飛起來,老師笑著講解了原理:當飛機的上下表面距離不同時,飛機在前進過程中受到的空氣壓力也就不同。上表面的空氣流速快,飛機受到的壓力小,小表面的空氣流速慢,飛機受到的空氣壓力大,從而產生向上的升力使飛機向前飛起來。
了解了原理后,同學們迫不及待地來到操場,列隊整齊將飛機放飛。飛機飛躍的身影,仿佛承載著每位同學的夢想,在天空中留下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今后,湖北航空技術學校和市科協將繼續圍繞航空科普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助力青少年實現“航天夢”貢獻智慧和力量,讓科學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